中央编办有关机构编制问题的答复意见
1.中央编办关于城市分类问题意见的函(编综函字〔2008〕194号,二○○八年十月十三日)
对河北省编办提出如何掌握大、中、小城市分类的问题,经我办主任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1993年,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市、县及乡镇分类标准的通知》(中编办[1993]17号)确定了城市分类标准。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原则上应维持1993年改革时确定的大、中、小城市分类的结果。个别情况特殊需要作适当调整的,由你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
2.中央编办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2007年7月17日)
宁夏自治区编办请示《关于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报告》(宁编办发[2007]112号)收悉。经研究,对你区执行《条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一、略。
二、关于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如何与《公务员法》第十六条有关领导职务层次最低为乡科级副职的规定相衔接的问题。我们认为,机构规格与领导职务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可以根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同时,在确定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时,应遵循《公务员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至于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是否设立内设机构,由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
3.中央编办对安徽省申请调整使用乡镇空编问题的答复意见
对安徽省编办《关于贯彻中编发〔2006〕12号文件情况的汇报和相关问题的请示》,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行政编制审批权在中央,地方确需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层级之间调配行政编制的,由省级编办报中央编办审批。
二、申请调整行政编制的省份,必须确保省、市、县、乡四级行政编制数清晰准确,全省行政编制不得超编。
三、确需调整使用乡镇空编的省份,必须确保全省已经完成乡镇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等阶段性改革任务,机构改革政策比较完善,人员编制真正精简到位,人员分流比较平稳,未发生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
四、乡镇空编的调整使用必须优先考虑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五、对你省提出的调整使用乡镇空编的请示待按有关程序报批后,再正式批复。
4.中央编办关于是否将国资委列为拥有行政处罚权的法定行政机关的答复(中央编办三司,2005年6月16日)
中央编办就上海市编办电话请示事项进行了研究。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按上述规定,不应将国资委列为拥有行政处罚权的法定行政机关。以上意见。供参考。
5.中央编办关于行政专职党委(党组)书记配备的答复(2005年9月13日)
贵州省编办电话反映贵州省委组织部在工作检查中发现,一些市(地、州)政府部门在行政正职之外,还配了专职党委(党组)书记,也是正职。问该做法是否违反了机构编制管理中关于领导职数的规定。对此,中央编办进行了研究,并征求了中央组织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党委(党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正职担任。在具体工作掌握中,除本单位行政正职不是党员和本单位行政正职由上级负责人兼任的,党委(党组)书记由本单位党员行政副职担任以外,党委(党组)书记应由本单位党员行政正职担任。
6.关于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有关编制问题的电话答复(中央编办三司,2007年7月25日)
湖南省、黑龙江省编办电话询问,对中发〔2007〕8号文中“按25%增加行政编制后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减员空缺出来的行政编制解决;解决后仍不够的,可专项向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报告”如何理解,地方上报后是否追加行政编制,是全部给还是按照一定比例给。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中发〔2007〕8号文对于妥善解决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需要的行政编制的原则和程序有明确规定,应严格按照这个文件精神执行。目前我司没有接到追加行政编制的指示。
7.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核编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
中央编办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办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核编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编综函字〔2008〕106号)刊发,供各地参考。答复意见如下:
一、中央编委2006年已为你区下达一批行政编制,专项用于解决公务员登记工作涉及的地方自定的用于党政机关的编制问题,并明确“军队转业到政法机关未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人员,一般可直接使用这次下达的政法专项编制”,“这些行政编制只能用于现已在党政机关工作……,2000年以来军队转业到党政机关未使用行政编制人员。上述行政编制下达后,你区自定的用于党政机关的事业编制相应核销”。你们提出的目前仍有部分军转干部的编制尚未解决的问题,应首先按上述要求解决。
二、中发〔2007〕8号文件规定,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按25%增加行政编制后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减员空缺出来的行政编制解决”,“中央下达各地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应有一定数量用于接收军队转业干部”。请按此精神进一步抓好落实。
三、根据中央编委会议精神,党政机关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当前继续按中央规定的25%比例核定编制。
8.中央编办对地方编委主体资格及职能问题的答复意见
辽宁省编办询问,机构编制委员会作出的行为是否属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能否受理。
中央编办研究答复: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其行为不单纯是政府行为。因此,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所作的批复等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理范围。目前,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但并不影响该机构行使机构编制管理职能。因为,其职责权限既可以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规定,也可以是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文件规定。因此,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可以在管理权限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审批具体机构编制事项等。
9.中央编办对地方计划生育协会性质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
重庆市编办请示:①市和区县计划生育协会是否可以参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性质,分别列入市和区县群众团体序列;②在管理体制上,市和区县计划生育协会是相互独立的群众团体机关,还是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代管;③若列入群众团体序列,其机构规格如何确定,是使用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中央编办研究答复:
一、重庆市及所辖区县计划生育协会是否列为群众团体、是否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代管、使用何种编制等问题,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原则,由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1个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3l号)的精神,群众团体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避免和克服行政化倾向,不宜规定其机构规格。
10.关于《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的有关事宜答复
经研究,并征得农业部同意,现就陕西省编办来电询问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的有关事宜答复如下:
1.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事关重大,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有关精神。
2.农业部下发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各地在贯彻落实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但必须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3.各地在贯彻落实国发[2005]15号文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函告我办。
11.关于机关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问题的电话答复(中央编办三司,2007年9月)
广东省编办《关于机关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问题的请示》(粤机编办[2007]150号)收悉。经研究,现电话答复如下。你们提出的“党政机关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是否与《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关于事业编制不得用于党政机关,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的规定相悖”的问题,实际涉及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政策、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进展状况和目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关于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先后进行了部署。如《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发〔1993〕7号)对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编办〔1993〕33号)、中央编办和中直管理局《关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后勤改革参照〈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意见〉进行的通知》(中编办〔1993〕5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7号)对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进行专门部署。各地按照这些文件精神,结合具体实际,对机关后勤服务机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中,目前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还没有从党政机关中完全分离出来,党政机关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把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整建制地从机关中剥离出去,需要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因此,今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强调:要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从我们对一些地方了解的情况看,虽然目前党政机关存在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问题,但是各地机关中履行行政职能的岗位与履行后勤服务职能的岗位是清晰的。我们理解,上述《条例》和《通知》中关于“事业编制不得用于党政机关,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的规定,主要是指党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能的岗位不得使用事业编制。我们认为,各地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同时,要按照上述《条例》和《通知》的规定,规范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使用范围,做到在机关中使用行政编制,在后勤服务机构中使用事业编制,逐步解决党政机关使用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的问题。
12.中央编办对乡镇机构、人员编制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中央编办三司)
辽宁省大连市编办询问,在乡镇有空编且又出现自然减员情况下能否进人?乡镇人员编制“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的基数是指某个乡镇的编制数还是全县乡镇的编制总数?
中央编办三司研究答复: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和《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有关精神,为严格执行“十一五”期间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规定,乡镇招录人员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未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暂不得招录人员。
二、乡镇机构改革已完成,分流人员已全部安置到位,且本县(市、区)乡镇总体不超编,地方可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招录人员,但编制不能混用;如本县(市、区)乡镇总体上已超编,个别乡镇缺编,应在本县(市、区)范围内调剂,不能再新进人员。
三、“只减不增”应以2001年市县乡机构改革时确定的乡镇行政人员编制数和2004年底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为基数,以县(市、区)为统计单位。
四、乡镇招录人员必须报经省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
13.关于政法部门接收军转干部编制管理问题意见的电话答复
河南省编办来电请示:(1)中央给地方安置军转干部增加的行政编制能否用于政法部门;(2)如用于政法部门,能否列为政法专项编制进行管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做好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04]7号)有关“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各地在使用中央下达的政法专项编制时,应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精神,中央给地方安置军转干部核增的行政编制,不是政法专项编制。地方政法系统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所需编制,可在中央下达的政法专项编制内解决。
14.中央编办对专项用于行政执法机构编制性质的答复意见
河南省编办询问,2003年河南省政府、省编委确定新密市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城市,并专门下达了180名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列入国家公务员管理,这次能否登记为公务员。
中央编办研究答复:从编制审批的权限和办法看,国办发[2002]56号文件中“专项用于行政执法机构的编制”属于事业编制;至于是否登记为公务员,建议请示公务员主管部门。
15.中央编办关于地方各级党的机关和人大、政协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参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执行的答复(中央编办,2007年4月16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颁布后,一些省、区、市来电询问地方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有关群众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否参照条例执行。经请示中央编委同意,地方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有关群众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参照条例执行。各单位将此意见报告同级编委。
16.中央编办关于领导职数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
贵州省编办向中央编办询问:(1)假设某机构为处级,如领导高配为副厅级(有的此类领导是党组成员),能否计入副厅级领导职数? (2)纪检组长的领导职数没有明确过,能否计入被派驻单位的领导职数中?
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已明确规格的机构,除因工作需要经批准保留原职务层次的人员外,原则上该机构领导不应高配。因工作需要,由上级机构领导成员兼任所属机构负责人的,应视其在上级机构中担任职务的情况,相应地计入上级机构的职数。兼任所属机构实职的,同时计入所属机构的领导职数。
二、纪检监察部门派驻各单位的纪检组长为派出单位(即纪检监察部门)人员,不计入被派驻单位领导职数。
17.关于群团机关机构编制问题答复意见(中央编办,2007年9月26日)
福建省委编办《关于明确群团机关机构编制问题的请示》(闽委编办[2007]23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群团机关的性质。目前,部分群众团体的机关的机构编制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机构性质属于群众团体机关。在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过程中,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28号)精神,部分群众团体的机关经批准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但不改变其机构性质。
二、关于群团机关编制的性质。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编办发[1995]3号)的精神,群众团体机关要逐步克服行政化倾向。除工青妇外,其它群众团体机关一般不使用行政编制。
18.对开发区管委会机构审批权限问题的答复意见
山东省编办询问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管委会的设置由谁审批?
中央编办研究答复:开发区管委会的审批,可参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5号)有关规定办理。至于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机构编制的有关规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管理机构(企业性质的除外)为副厅级以上的,由中央编办审核,报国务院或中央编委批准;为处级的,由省编办审核,报省政府或编委批准。(2007年3月1日中央编办《机构编制工作动态》增刊第1期)
19.关于税务部门接收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有关问题意见的函(中央编办《传真快递》第16期)
《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税务部门接收人员有关情况的请示》(鄂编办字〔2009〕18号)收悉。答复如下:
一、不宜扩大国税系统接收人员比例。主要考虑是:这次改革涉及公路养路费征稽人员全部隶属于地方,增收的成品油消费税名义上是中央税,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文件“改革后形成的交通资金属性不变、资金用途不变、地方预算程序不变、地方事权不变”的精神,事权仍在地方,资金也全部由地方使用,按照税额因素与人员安置的对应关系,对税务部门接收的人员,原则上应由地税系统接收。为缓解地税系统接收安置压力,我们在充分征求国家税务总局和部分地方政府意见并报经国务院、中央编委批准后,确定由国税系统按照20%的比例接收一部分人员。
二、给地方税务部门增加的编制,行政编制由中央下达,事业编制由地方核增。如地税部门接收确有困难,按照五部门《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税务部门接收人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8号)文件规定,省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实际,统筹使用这批专项编制,多渠道安排一些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连同编制到其他部门。
请你们严格按照中央编办发〔2009〕8号文件确定的具体编制分配数,妥善做好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成品油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中天津市地方税务部门接收人员工作有关情况的请示》(津编报字〔2009〕2号)收悉。答复如下:
一、不宜将给地税部门的事业编制改为行政编制。主要考虑是:目前,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税务部门接收部分人员后,原则上应为税务部门核增事业编制,但考虑到税务部门除少量辅助性部门使用事业编制外,主要使用行政编制,而且接收人员应安置一些到税收执法岗位。为此,我们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并报经国务院、中央编委批准后,确定税务部门接收的人员中,按照60%和40%的比例分别核增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二、给地方税务部门增加的编制,行政编制由中央下达,事业编制由地方核增。如地税部门接收确有困难,按照五部门《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税务部门接收人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8号)规定,市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实际,统筹使用这批专项编制,多渠道安排一些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连同编制到其他部门。
请你们严格按照中央编办发〔2009〕8号文件确定的具体编制分配数,妥善做好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成品油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20.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中央编办《传真快递》第15期)
四川省编办电话询问中央编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省里在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未专门设立承担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的机构,如果将该职能界定为公益性并新建事业机构承担,将突破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规定。请示:应如何把握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的定位,并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中央编办电话答复意见:中办发〔2009〕4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积极稳妥,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社会稳定,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必须坚持这条原则。“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规定,核心是要求各地要有负责上述工作的机构,确保有人干事、有人负责。至于是否新建事业站所专门负责这些工作,应由地方党委、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在确保守住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确定。
21.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否办理法人登记问题的复函(国事登函〔2010〕3号)
山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否办理法人登记的请示》(晋事登字〔2009〕9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局的意见,即“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后,仍应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22.中编办关于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函(编综函字〔2009〕99号)
黑龙江省编办《关于在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并征得国务院法制办同意,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法规”的范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此处的“法规”,与“法律”、“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并列表述,都是面向全国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因此,该法规特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包括地方性法规。
二、关于“三定”规定的效力。“三定”规定是确定各部门(单位)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中央对各地区各部门“三定”规定的发布没有作统一规定,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都不影响“三定”规定的效力。
三、关于地方立法中涉及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表述的问题。《通知》规定:“除专项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外,各地区各部门拟订法规或法律草案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确需增加和调整机构编制的,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目前,国务院各部门拟订行政法规或法律草案时,不对机构编制事项进行具体规定,确有必要的可做原则性表述,并要与“三定”规定相衔接。各地区在草拟地方性法规草案时,涉及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表述等方面的问题,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办理。
四、关于以立法形式将行政职能由事业单位承担的问题。《通知》规定:“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此处的“法规”特指行政法规。据此,各地区草拟地方性法规时不得规定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同时,根据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各地区各部门拟定法规或法律草案涉及相关内容时,应符合这一改革要求。
23.关于安徽省律师协会有关机构编制问题的答复意见
安徽省编办提出的拟将省律师协会由事业单位转为社团组织进行管理、收回其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问题,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有关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全国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不属于我办管理其机关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二、根据2009年我办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使用新增政法专项编制严把政法机关进人关的通知》(政法〔2009〕45号)规定,各地要严格规范政法专项编制使用范围,确保政法专项编制足额用于执法岗位。律师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可不再使用政法专项编制。为此我们认为,你省提出的将省律师协会转为社会团体组织进行管理,收回其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的意见是适当的,同时建议你省律师协会调整后收回的政法专项编制,要全部用于基层和一线执法岗位。
24.中组部、中央编办《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答复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9]3号)下发后,很多地方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纷纷向中央组织部请示对于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的具体掌握问题。经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委办公室研究,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1.《通知》中规定“政府副秘书长应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职数”,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掌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5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省级、副省级、地市级政府副秘书长的职数按不超过其同级政府领导班子副职的职数来掌握,具体职数今后在政府办公厅(室)的“三定”规定中明确。
2.副秘书长“配备职级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应如何掌握?
地方副秘书长的职级,原则上应相当于同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副职。在实际配备中,由同级政府部门正职一级的干部交流任职的可保留原职级。
3.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可否由副秘书长兼任?
根据《关于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中编发[1999]4号)的规定,省级政府办公厅主任由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可由副秘书长兼任,这一规定仍然适用。
4.兼职、挂职的政府副秘书长是否占职数?
兼职的政府副秘书长应占职数;经上一级组织部门统一选派的挂职副秘书长可不占职数,但同一政府不宜安排多名挂职副秘书长。
5.省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领导可否配备助理?
根据《关于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中编发[1999]4号)关于“省级部门领导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领导不再配备助理”的精神,省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领导不配备助理。
6.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可否配备副秘书长?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5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副省级城市所辖区不在规定范围之列,不应配备副秘书长。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中组发〔2009〕3号)
目前,有部分地方政府配备了助理职务,配备政府副秘书长过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现就地方政府配备助理和副秘书长问题通知如下:
一、省级政府原则上不配备省长(主席、市长)助理,省级以下政府不配备助理。今后,个别省级政府因工作特殊需要配备助理的,有关省(区、市)党委须事先报中央组织部统一研究同意后,再按有关程序办理。
二、省级、副省级、地市级政府副秘书长应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职数,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配备职级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县级政府不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职位。
三、地方政府已配备助理的,配备副秘书长过多的,有关省(区、市)应妥善调整,在2年内予以消化,其中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应尽快办理免职手续。中央组织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将对落实情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25.机构改革中执法队伍不同性质编制如何明确?
中央编办三局在解读《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等5个《指导意见》时指出:在明确执法机构和人员划转认定标准和程序基础上,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有序整合执法队伍,锁定编制底数。执法队伍不同性质编制目前保持现状,暂不改变,待中央统一明确政策意见后,逐步加以规范。严把人员进口关,严禁将不符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范要求的人员划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禁挤占、挪用本应用于公益服务的事业编制。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干部职工工作和福利待遇作出妥善安排,不搞断崖式的精简分流人员。现有使用公益类事业编制的人员,由同级编委连人带编统筹用于解决相关领域的用人用编需求。坚持“凡进必考”,严禁借队伍整合组建之际转“干部”身份。全面清理规范临时人员和聘用人员,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2019年第2期《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6.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
坚持总量控制,增减平衡,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发展需要。要坚持优化结构,统筹调剂,综合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不同地区、城乡、学校及学段间中小学人员编制配置,提高使用效益。要坚持存量挖潜,保障需求,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要坚持创新管理丰富供给,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推动中小学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重点从教育系统自我挖潜、事业编制总量统筹、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系统人员编制效益。各地要根据教育系统各单位职能任务变化、布局结构调整实际,首先从内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一是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系统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整合撤并,精减收回的编制资源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育需要。二是结合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优质教育资源均等情况,优化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教学点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三是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和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
二、统筹事业编制,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挖潜创新精简机构编制,统筹调剂保障基础教育,落实编制标准,加强管理严格编制使用,补齐缺口满足发展急需。一是各地要结合实际,将通过各类专项改革挖潜调剂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明确要求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结合实际切实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到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3年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三是强调人事和编制管理纪律。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不得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三、创新管理方式,增加服务供给。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中小学教职工的管理和使用上进行了积极创新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在总结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创新人员管理和培养考核方式,合理保障经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事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人员,跨学校统筹使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推动人员合理流动,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逐步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二是要求各地创新培养方式,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和新课改要求,打造一专多能教师队伍;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推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通过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教师向艰苦、贫困地区流动。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教学辅助力量等。继续深化后勤服务改革,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规范中小学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明确地方政府依法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应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专业艺术人才为中小学提供体育、艺术教育服务,多方面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等。
(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意见》)
27.(略)。
28.关于严禁通过违规核增领导职数的方式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的函(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2015年8月12日)
有地方编办反映,为了完成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消化任务,一些部门要求通过核增领导职数的方式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经中央编办领导同志同意,现就整改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期间领导职数核定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领导职数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少领导职数”的精神,严格按照现行规定从严核定领导职数,不得通过违规核增领导职数的方式消化解决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问题。凡违反规定核增领导职数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依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行政机关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处理。
29.(略)
30.(略)
31.中组部、人社部、公务员局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组厅字〔2010〕22号)
为进一步规范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依据公务员法及有关配套政策法规的精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研究提出了《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l、对原来没有参(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实施公务员法后,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 (以下简称“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的聘用制干部是否予以登记?
答: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200l〕88号)下发之前(此前已停止“聘干”的省区市,以各地发文确定的时间为准),根据《全民所有制企业聘用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人法发〔1991〕5号)或省级人民政府关于聘用制干部的有关规定,从工人身份人员中聘用到干部岗位上任职,目前仍在聘期内且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中,达到调任规定职务层次要求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其他人员经考试并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依此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2、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的聘用人员是否予以登记?
答: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在编制限额内聘用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目前仍在聘期内且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中,达到调任规定职务层次要求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其他人员经考试并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依此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3、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中,原专业技术木员如何确定职务与级别?
答:对原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公务员法及共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在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和职数限额内,根据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资格,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及资历等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确定职务与级别。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依此原则结合木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4、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的工勤人员执行何种工资制度?
答: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其工勤人员原则上执行机关工人工资制度;但对党校、行政学院等仍有部分内设机构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的参照管理单位,其工勤人员原则上执行事业单位相应工资制度。
5、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从参照管理批准之日起到完成公务员法入轨运行期间的人员管理政策应如何掌握?
答: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从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之日起,全面实施公务员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管理制度。
6、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从何时起执行公务员工资政策?
答: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经批准登记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从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之日的下个月起执行公务员工资政策。
7、参照管理单位经批准登记的工作人员如何交流到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
答:参照管理单位按公务员法实施方案批准登记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交流到实施公务员法机关的,须符合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按照相关规定和审批程序进行。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依此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8、参照管理单位与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之间人员交流后,是否要重新填写登记表?
答:参照管理单位与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之间人员交流后,都要相应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此前已经交流的人员,应按照规定补办相关手续。
9、参照管理单位备案工作应如何开展?
答: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组通字〔2006〕)27号)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组通字〔2006〕28号)等有关规定,在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沟通后,自省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列入参照管理之日起30日内应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备案表》,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每年1月底之前,各省(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填写《年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审批情况表》,将上年度本省(区、市)审批参照管理的情况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32.(略)
编辑:管理员
主办: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91-6611905 传真:0391-6611905
版权所有: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豫ICP备12019723号-2 技术支持:郑州家门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